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经信工作座谈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经信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7年全市经信工作,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刚才,各区(市)经信局的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的都很好,有亮点、有分析、有思路,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后我们将逐一研究,争取在市级层面拿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
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安全环保等硬性约束显著加大,经信工作的难度、压力和责任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全市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工业创新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产业集聚、项目支撑、创新驱动、智慧引领、人才保障”这条主线,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克服一系列矛盾困难,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工业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预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8%左右;工业技改投资超过500亿元、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上年度提高2.2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5.5%,能够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回顾2017年工作,有很多亮点值得总结,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全市上下抓工业的格局加快构建。2017年,市委、市政府把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聚焦工业,压茬召开工业创新发展推进会议和工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出台了《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枣政发〔2017〕2号)等一系列政策,在全市营造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鲜明导向,极大地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提振了各方面的精气神,激发了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区(市)积极行动,抢抓落实,召开了高规格的工业工作会议,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定位,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指导性文件,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市里牵头编制了12个重点产业的五年发展规划和“智慧枣庄”总体规划,精心谋划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明确。二是四大优势板块培育初显成效。在加快推进“265”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医药和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和大数据四大板块,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强力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启动实施化工产业安全隐患“大快严”紧急行动,对市内所有化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严格执行省八条断然措施,铁腕关停差评企业,全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肯定。各区(市)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设立专人专职,将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滕州市、薛城区、市中区大力推进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和规范提升,在申请省级化工园区认定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
(三)骨干企业与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把技改作为工业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制定并启动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对重点项目实施全程跟踪管理服务,现场办公、现场督促、集中推动,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瑞达化工聚丁烯、腾拖集团大马力拖拉机、中材锂膜湿法锂电隔膜首条生产线等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大项目招引工程,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招商任务,亿和精密铸造、海王康力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滕州市、台儿庄区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强化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合作,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取得显著成效。企业培育方面,我们研究出台了《关于培育龙头骨干工业企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意见》,制定了“服务包”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筛选认定出30家龙头骨干工业企业重点培育。30家龙头骨干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浙大山东工研院、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等一批高层次公共创新平台建成并保持良好运转。二是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研究制定了《枣庄市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评审公布了1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10家试点企业,泰和水处理、腾达不锈钢、润恒光能、瑞隆机械的4个项目列入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滕州市、峄城区着力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依托联泓新材料、丰源轮胎、中材锂膜等企业形成了一些较成熟、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模式,三是节能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节能领域重点实施工业绿动力和太阳能集热系统推广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循环经济发展工程。峄城区建成高效煤粉蒸汽锅炉示范项目和5万吨煤粉制备中心,市中区孟庄镇、常庄镇等一批光伏小镇初具规模。山亭区深入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加快发展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走出了特色鲜明的绿色发展路子。
(五)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突破。2017年我市大数据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先”,即充分发挥了先天优势,工作中勇于先行先试,在省内抢占了发展先机。我们设立了市智慧城市促进中心(大数据管理中心),出台实施《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枣庄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六大平台、16朵云、两个呼叫中心”开展工作。目前,鲁南大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建成规模5.3万平方米,网络带宽到位1400G,与中国联通廊坊基地实现网络直连,沃云、中兴云、阿里混合云落地中心,为我市大数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政务云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线网络覆盖、时空信息云平台、智慧枣庄运营管理平台、视频监控平台“六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工业云、人社云、城管云、国土云、旅服云建成运营,阳光财险枣庄呼叫中心和枣庄声谷呼叫中心运营状况良好。高新区瞄准“高精尖”,积极打造互联网小镇、智能制造小镇等发展载体,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已初具雏形。
一年来,全市经信系统积极发挥经济综合部门职能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主动担当履职,勇于攻坚克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经信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能力作风不断加强,经信工作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市经信委党委,向全市经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
二、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论述,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为做好新时代的经信工作赢取主动。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把握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向好。2018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回暖,国内经济平稳向好的态势愈加明显,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工业经济将延续稳中有进态势。二是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央、省、市把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等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大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吹响了新时代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复,国家、省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密集出台,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三是枣庄“制造强市”建设支撑良好。近年来,枣庄工业转型升级的成绩可圈可点,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稳健,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类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我市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新兴产业块头偏小、支撑弱、贡献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是安全、环保等刚性约束加大。从长期看,国家、省对安全、环保的倒逼政策将进一步趋紧。我市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安全环保治理压力的阶段性冲击,给全市工业稳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前两年我市上马一批项目,消耗了存量能耗空间,新上工业项目的能耗空间和环境容量明显不足。三是营商环境不够宽松,企业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依然偏高,政策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底线思维、危机意识,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攻坚年。全市经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制造强市”和“数据强市”建设,牢牢把握“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四个主攻方向,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产业培育、项目培育、创新能力培育、企业家队伍培育、智慧城市培育”五个培育。会上印发的《2017年经信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要点》对“245”工作思路作了具体安排部署,大家要认真研究,统筹安排,抓好落实。实际工作开展中,要从“做大总量、激活变量、提升质量、积聚能量、凝聚力量”五个方面着手:
(一)做大总量。工业总量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在4000亿元左右,总量在省内排在第15位,仅列在日照、莱芜之前。烟台、青岛、东营、潍坊、淄博、临沂、德州7个市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量都超过1万亿元,滨州、聊城、菏泽的总量也达到了我们的两倍。因此,对于枣庄工业来讲,加快发展、做大总量仍是第一要务,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推动枣庄“制造强市”和“数据强市”建设,促进枣庄工业后发赶超、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瞄准“大产业”的培育,组织实施好12个重点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纵深推进“265”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医药和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和大数据四大优势产业板块,锂电、光纤、水处理剂、纺织新材料四个特色产业板块。另一方面,要盯紧大企业和大项目的培育,强力推进“双30”重点事项。前期,市里梳理确定了30家龙头骨干工业企业和30个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这是我们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最根本的支撑。各区(市)要切实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最大限度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
(二)激活变量。当前,枣庄工业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激活新兴产业发展“变量”是关键之举。结合枣庄工业的基础和优势,市里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医药、大数据、锂电、光纤六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叶片阵列机床、高端柔性数控机床、大马力拖拉机、精密铸造、户外广告设备、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破碎机械等专精特新产业;绿色化工产业,在做大化工基础原料规模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煤气化、煤焦化下游高端新材料开发,实施好新型水处理剂、精制草酸、磷酸铁锂等项目;医药产业,稳定现有原料药、医用敷料、中药颗粒剂等产品优势,加快推进医用耗材和康复保健器械产业基地、晶型药物、手性制剂、新型酶制剂等产业项目;大数据产业,充分发挥鲁南数据中心、互联网小镇等载体作用,壮大云计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核心业态。重点培育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集成电路封装、电子商务、呼叫服务等大数据关联业态,建设区域性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锂电产业,重点发展锂电池隔膜、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打造百亿锂电产业基地。光纤板块,加快推进光缆、光纤拉丝和光纤预制棒项目,建设北方地区最大的光纤基地。目前,市里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和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计划在年后的全市工业大会上出台。各区(市)要把握发展方向,明确转型重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先进制造业和大数据产业倾斜,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最大程度激发新兴产业发展活力。
(三)提升质量。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彻底摆脱盲目低水平扩张的“路径依赖”,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断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组织开展“质量标杆”活动,筛选推广一批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的质量标杆,不断提升我市工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推广先进管理办法,推动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挂牌。三是要立足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节能工作创新。制定实施《深入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实施意见》,继续开展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推广和分布式光伏推广。用好节能专项资金,扶持培育重点节能项目,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保持产业总产值10%以上的增速。强化示范引领,重点培育“十大节能型工业企业”、“十大节水型工业企业”、“十大节能环保型示范企业”。四是要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加快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重点做好铁路道口、石膏矿山、石油天然气管道、成品油、民爆等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保持经信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向好。
(四)积聚能量。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立足创新驱动战略,不断积聚枣庄工业发展的能量。一是要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深入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年”活动,加快推进浙江大学山东工业研究院、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化工新材料研发中试基地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在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培训等方面争取新突破。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年内力争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二是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大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培育力度,再评选公布10家试点企业,带动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努力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企业上云”行动,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加快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智慧枣庄建设。突出优政、惠民和兴业三个重点,持续推进“16161”工程,建设“一个中心、六大平台、16朵云、100个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智慧化应用的覆盖范围,全面提升我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五)凝聚力量。“制造强市”和“数据强市”建设,是一项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工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一是持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将企业家作为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实施“1515”计划,培育10名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家、50名省内知名企业家、100名成长型企业家、500名创新创业型青年企业家。进一步完善企业家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好山东省企业家网络学院,满足企业家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规范运作企业家协会,进一步搭建好政企沟通、企业家交流的桥梁。大力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深化“放管服”政策,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深入实施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招引工作,继续推进“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基层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鼓励企业创新方式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三是努力打造敢担当、能干事的经信队伍。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经信系统内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强化经信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执行力和服务水平,营造一流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