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围绕“先把经济搞上去、集中精力强工业”,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坚持抓重点、重点抓,扎实推进“6+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突出抓好作为我市支柱产业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开创了高端化工产业快中趋优、质效双升的发展局面。
一、产业运行快速向好
去年全市73家规上化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1.32亿元,实现了22.7%的规上工业增加值、28.2%的营业收入、28.9%的利润。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化工生产企业进一步发力,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在全市工业行业营业收入占比30.8%,同比增长41.4%;实现利润37.8亿元,在全市工业行业利润占比56.3%,同比增长760.8%,上半年实现利润超过去年全年利润总额(23亿元)14.8亿元。高端化工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高于全市平均 10.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有4家企业,其中3家为化工企业,化工产业经济运行态势振奋人心。
二、产业链条快速完善
一是“建链、强链”工程成效初显。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的思路,以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材料、潍焦能源、泰和科技为代表的“链主”企业,实施“建链、强链”工程,不断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夯实了“稳”的基础,加快了“优”的步伐。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以新型煤气化为核心,以甲醇、合成氨为原料的氨基、醇基两大产业链加快形成;薛城化工园区以煤焦化为基础的煤焦油深加工、煤气综合利用、苯精深加工三条产业链行稳致远,峄城化工产业园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化工园区,市中区水处理剂产业园已形成国内领先的特色水处理剂产业园区。目前,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薄壁注塑聚丙烯专用料最大的供应商,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聚甲醛产量位居国内前列,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处理药剂在国内水处理剂市场产能、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指标均位居行业第1 位。二是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四个化工园区在建项目46个,合计总投资342亿元。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其中,化工行业投资增长68.5%。12个化工类省、市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三是产业竞争力增强。我市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纳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鲁南化工列为领军企业,培育了以兖矿鲁南化工、潍焦集团、联泓新材料、盛隆化工为骨干的煤基新材料龙头企业;以泰和水处理、鑫泰水处理为为骨干的新型绿色水处理剂龙头企业;以北玻院滕州公司、振兴新材料、润泰新材料为骨干的高性能树脂龙头企业,以丰源轮胎、八亿橡胶为骨干的高端轮胎龙头企业。四是创新力逐渐显现。化工园区共有省级创新平台6个、市级平台18个,泰和科技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启动“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创新要素不断聚集,引导化工产业向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方向延伸。
三、产业后劲快速增强
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的思路,一系列延链建链补链、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科技含量和技术优势明显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储备推进。一是联泓新材料发挥联泓品牌和平台优势,建设高端绿色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生物可降解塑料原料、改性料、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一条以低碳烯烃为原料生产先进高分子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烯烃深加工产业链。二是鲁南化工实施“建成一个、开工一个、启动一个”三个一工程,投资51亿元的鲁南化工己内酰胺项目预计9月份竣工投产,总投资约25亿元的3000吨/日OMB新型粉煤气化技术研发工业示范项目计划10月份开工,总投资预计110亿元的高端醇基新材料绿色产业示范项目实现接续滚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潍焦集团高端化工产业升级系列项目5月底完成签约;四是泰和水处理源网荷储项目完成备案,通过风电、氯碱、水处理剂、氢能源等深度结合,实现水处理剂与盐化绿色发展。
四、产业园区快速建设
目前,我市拥有4家省级化工园区,其中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薛城化工产业园是2018年6月26日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化工园区,峄城化工产业园、枣庄市市中区水处理剂产业园是2019年6月26日省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化工园区;4家园区中,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薛城化工产业园和峄城化工产业园是综合化工园区,枣庄市市中区水处理剂产业园是专业化工园区。4家省级化工园区作为宝贵的稀缺资源,是保障我市高端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载体和平台。市委、高度重视化工园区建设和管理,5月份召开了全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化顶层设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坚持规划引领、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项目管理等4个方面大力推进化工园区建设提升,推进化工园区“二次开发”,着力打造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产业高端的一流化工园区。明确发展目标,通过三年攻坚行动,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推动全市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促进园区(含重点监控点)化工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开票销售收入到2023年比2020年翻一番,占全市化工产业比重达到80%以上;园区发展更有质效,力争全市园区亩均产出和亩均税收分别达到300万元、30万元以上;园区运营监管更加智能,推动各园区建立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争取使全市1—2家园区成为省级智慧化工园区标杆示范园区、2—3家企业成为省级智能化改造标杆示范企业。实现特色发展。在充分考虑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条件下,精准确定各化工园区的产业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采取“一园一链”“一园多链”等模式,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集聚,加快形成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