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大政策解读
近期,中央和省里就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山东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等重大导向性文件。为进一步加深政策理解,更好把握宏观形势,我们将有关政策进行了梳理、热点解读,希望对经信工作有所推动。
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强国首个十年行动纲领之后,一系列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总体规划分三个十年执行:①力争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②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③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此项政策是“1+X”形式中的“1”,“X”是后续相应各细分领域的配套措施,未来有望持续出台。
本次规划明确要大力推动十个关键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领域。规划还覆盖了绿色制造(环保设备、新能源应用)、应用端(农机、生物医药)等领域,并对各个领域的推进计划做了较为细致的描述。
山东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
2015年4月14日,郭树清省长签发了《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鲁政办发〔2015〕13号),旨在通过6-7年的持续努力,推动发展理念、定位、动力和途径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自主创新强、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先进工业体系,实现山东工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提升。根据行动计划,山东工业增长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争取以不超过30%的新增土地、40%的新增能耗和50%的新增物耗,实现工业增加值4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万亿元、年人均工资收入9万元,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就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要求工业方面出台1+22指导文件,即进行顶层设计,制定1个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同时“敲开核桃、一行业一对策”,细化形成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姜异康书记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文件研究制定过程中,多次作出指示,提出了“底数要清、情况要明、定位要准、作用要大”的要求,强调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产业转型升级能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国务院是用25号文中止62号文
去年11月27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62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级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全面清理规范税收、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明确指出下步将对违反规定出台或继续实施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地区和部门严格追究责任。但仅仅实行了半年时间,62号文便被叫停。
今年5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下称“25号文”),对《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下称“62号文”)进行了大幅修订,显露的修改意见是对于一些招商项目继续有优惠政策支持。实际上,国务院是用25号文中止62号文,在中央层面允许地方税收等优惠的继续。
在国发〔2015〕25号文件中,前三条基本就是把以前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一个合法化,以前享受的以后还可以享受,“以前没有上台面的,摆在了桌面上”。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放宽了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的门槛,现在地方的自由裁量权或者自主权越来越高,而且税企之间就税款入库时间获得了更宽松的沟通或者协商的空间。对于第四条,要求地方政府在对企业实行先征后返的规定没有原来62号文那么严格,回到了以前。这个通知的出台等于在经济下行期间,对于招商引资的做法默许了,认可了。而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选择优惠更大的地区,和地方政府有了更大的沟通空间。
25号文为62号文设立缓冲期。25号文提出,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有规定期限的,按规定期限执行;没有规定期限又确实需调整的,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把握节奏、确保稳妥的原则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执行。25号文件同时规定,各地区、各部门今后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除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事项外,涉及税收或中央批准设立的非税收入的,应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其他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其中安排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
25号文的意义在于既往不咎面向未来,对于过去已有的优惠政策,25号文采取了包容态度,不过未来政府对违规优惠形成的恶性竞争从根本上还是要整治的。
实际上,无论25号文还是62号文,文件的根本精神都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公平竞争的环境。
热点词:
工业4.0
“工业4.0”,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手段。工业4.0是在工业1.0(机械化)、2.0(电力应用)、3.0(自动化)的基础上,采用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概念,依托物联网、计算机、大数据技术产生的新一代生产模式,将会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技术手段。随着“互联网++制造”的高速发展,工业4.0或将同步于工业3.0进入中国制造。机器人及自动化、高端数控机床技术是开启这一时代的钥匙,成长空间巨大。
互联网+
在今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虽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目前,“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本次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数据、智能硬件、工业通信即将迎来黄金时代。①以PLM为代表的工业软件是智能工厂的核心层,让工厂能“思考”,未来智能制造产生的巨量工业数据也使工业软件企业拥有价值重估的潜能;②工业级传感器、RFID等产品的成熟、成本曲线下降使其能够在智能终端上大规模、高密度地使用,使得工厂设备能感知“会说话”;③北斗定位系统、下一代移动宽带、无线局域网、蓝牙和工业以太网等通讯方式的进步,使得万物“智能互联”。